在新一轮中美高层经贸会谈召开之前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一方面公开表示愿意缓和与中国的关系,另一方面却采取加征关税的做法,似乎在一边说话、一边做事,这让外界对美方的真正意图产生了疑问。中方又将如何应对这种情况?本次会谈是否会因此产生新的变数?
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向公众释放了积极信号,他表示中美之间的谈判“非常顺利”,并暗示美方此前设定的关税休战期限是灵活的,可能会再延长。这番话在短期内提升了市场信心,也让外界对即将举行的中美贸易谈判抱有了一定的期待。但接下来的行动却让人产生了怀疑,贝森特似乎只是一位“笑面虎”。
就在他传递出积极信号之后不久,美国政府却宣布对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征收93.5%的初步反倾销税。美国此前已对中国产的阳极级石墨加征了一轮关税,而这次加税是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高,实际关税将高达160%。这样的举动显然是在谈判前夕,企图通过施压中国来获取更多的谈判筹码。这种策略,美国政府已经用过不止一次,但中方显然并不打算受其“甜言蜜语”的蛊惑,果断选择继续反击。
展开剩余60%贝森特本人应该最清楚其中的缘由。美国财政部,正是由他主管,负责管理美国国债。而数据显示,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,这一举动的连锁反应可想而知。美国前财政部长、曾任美联储副主席的耶伦也曾发出警告,指出美国国债作为全球金融体系支柱的可靠性已经受到质疑。如果中国继续抛售美国国债,可能引发一波巨大的抛售潮,甚至可能导致特朗普用国债维持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面临崩溃的风险。
从中美之间的最新博弈中可以看出,特朗普政府依然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,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方式迫使中方让步,这种“有枣没枣打上三杆子”的策略并非明智之举。以美国此次针对中国石墨的反倾销调查为例,虽然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这项新政策会影响2023年价值3.471亿美元的进口产品,但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却高达6882.8亿美元。显然,在如此庞大的贸易额面前,美方以石墨为突破口,难以弥补整体贸易中的损失。
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在“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”。而来自彭博社的一篇报道则揭示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实心态,进一步让“捡到芝麻”这一举措显得毫无意义。该报道透露,特朗普在与幕僚开会时,已不再坚持极端的鹰派立场,而是更加迫切地希望达成与中国的贸易协议,特别是希望以一种迅速、务实的方式解决问题,不再寻求根本性地解决所谓的“贸易失衡”。这篇报道迅速传播,暴露出特朗普政府的矛盾心态,也让美方在此时再采取“极限施压”的策略,显得不再具有现实意义。
事实上,在这个问题上,中方一直秉持着积极的态度。商务部近日强调,中美之间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,完全能够妥善解决彼此的分歧。正如中方所言:“中美合则两利、斗则俱伤,贸易战没有赢家,中国不愿打,但也不怕打。”这段话反映了中方在应对当前局势时的坚定立场与冷静心态。
总的来说,面对诸多内外压力的特朗普政府,现在是时候采取务实的态度,抓紧实际行动推进中美经贸谈判了。如果继续采取“极限施压”战略,只会暴露出美方的软弱和内部分歧,最终得不偿失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